有位哲人說過這麼一句話:「人這輩子,少管、少說、少想,就是福。」
深以為然。
人生一世,白雲蒼狗,多管則多仇,多嘴則多災,多思則多煩擾。
而命裡有福的人,身上往往都有這三個特徵。1.少管
《醒世恒言》裡講:「話不投機莫多言,事不關己休多管。」
管閒事,落不是。少管,才能給對方留白、給自己添彩。
一個人最難得的修養,是少管閒事。
前段時間,鄰居張姐突然發了一條朋友圈:
「好心沒好報,費力不討好。以後,再也不多管別人家的閒事了!」
我問她怎麼了。
她告訴我說,覺得自己很委屈,明明是一片好心,到頭來卻兩頭不討好。
聽到這話,我瞬間有點明白了。
張姐是社區裡有名的「熱心腸」和「閒不住」,前些年退休之後,總愛管些分外事。
看到兩夫妻吵架,她總會上前去勸上一勸;聽說別人家中獎,她也要上門去打聽打聽。
喜歡摻和,愛管閒事,就是社區眾人對她的評價。
只是不知道,這次,她又管了什麼閒事?
「前段時間我二哥嫁女兒,準備給我侄女陪嫁一套婚房。我想著侄子還沒結婚,就跟我二哥建議把房子留給他,畢竟,女孩子嫁了人,就成了外人……結果這話惹得我二哥大怒。」
「後來我才知道,用這套房子陪嫁,是我侄子的主意,他自小就很疼愛他妹妹……」
「現在,侄女怨我重男輕女,侄子嫌我多管閒事,兩頭不討好、裡外不是人啊……」
最後她苦笑著對我說:「人這輩子,不是自己的事兒,少管!」
有人說:
生活中我們所碰到的各種各樣的事情,歸根到底只有三件事兒——老天的事兒、他人的事兒、自己的事兒。
而我們唯一有資格、有權利去管的,就只有自己的事兒。
是啊,黃牛角,水牛角,各管各的角;黑狗毛,白狗毛,各理各的毛。
正如法國作家馬克·李維在其著作《偷影子的人》中寫的那樣:「你不能干涉別人的人生,就算是為了對方好。」
和不干涉別人生活的人在一起,是一種幸福。
而學會做一個少管他人事的人,是一個人一生的必修課。
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:一個小男孩正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吃巧克力。
一名男子坐在他正對面。
當男子看著小男孩一口氣吃完6塊巧克力後,他對小男孩說:「巧克力吃多了對身體不好。」
小男孩回答道:「我爺爺活了105歲。」
「他也吃很多巧克力嗎?」男子問。
「不,」小男孩說,「他從不多管閒事。」
有福的人,從來不多管閒事。
世事變幻,人生如夢,與其好心辦壞事、吃力不討好,不如「高高掛起」、少管閒事。
2.少說
林語堂先生說:「要說得巧,要說得少;言多必失,語多必敗。」
深以為然。
人這輩子,兩年學說話,一生學閉嘴。
管好自己的嘴,是一輩子的修行。
前段時間,演員張萌又道歉了。
原來她「又說錯話了」。
也許是因為追劇太上頭,她在微博上吐槽《三十而已》中的林有有。
但因言語不當,傷及了林有有的扮演者張月。
於是,就有了她今年以來的第6次道歉。
曾有網友這樣總結張萌的一天——「說話、說話、說話、道歉」。
我欣賞這種說錯就道歉的態度,但是我真的很懷疑,是否所有因說錯話而造成的傷害都可以用一句道歉抹平?
畢竟,「言語傷人,勝於刀槍;刀傷易愈,舌傷難愈」。
就像那根造就疤痕的釘子,即使被拔除,也已經在別人的心上留下了疤痕。
所以,與其在說錯話之後道歉,不如一開始就少說話。
就像張萌告誡自己的那樣:「要謹言慎行」。
和張萌一樣因話多而被罵的,還有伊能靜。
在綜藝節目《婆婆和媽媽》中,秦昊媽媽就曾這樣評價伊能靜「其實你這個人呢,善良,還要強。但你有一個最致命的弱點,那就是話太多。」
一語中的。
《道德經》有言:「多言數窮,不如守中。」
誠然如此。
病從口入,禍從口出。
千萬別讓你的嘴,擋了你的福氣。
猶太人的智慧寓言中有這樣一則故事:
一位牧師吩咐他的僕人:「去把市場上最貴的東西買回來。」
牧師以為僕人會買些雞鴨魚肉之類的食物,可是最後僕人買回來的卻是舌頭。
過了兩天,牧師又吩咐這個僕人:「去把市場上最廉價的東西買回來。」
牧師以為僕人會買些粗食之類的,可是這個僕人買回來的還是舌頭。
牧師不解,問:「前兩天我叫你去買最貴的東西,結果你把舌頭買回來。今日我要你去買最廉價的東西,你又把舌頭買回來。這是什麼道理呢?」
僕人答道:「舌頭這種東西,好則高貴無比,壞則低賤至極。」
小時候看《紅樓夢》,覺得薛寶釵「事不關己不開口,一問搖頭三不知」的性格可真是虛偽啊。
可當我步入社會,一路磕磕絆絆,走過千山萬水之後才發現:這分明是大智慧!
正如曾國藩給弟弟曾國荃的書信中寫的那樣:「戒多言」。
是啊,良言一句三冬暖,惡語傷人六月寒。
與其多嘴招災,不如少說聚福。
少說,才是福氣的根源。
3.少想
民間有這樣一句諺語:病是吃出來的,健康是走出來的,禍是說出來的,煩惱是想出來的。
前段時間,好友跑來和我傾訴:「最近諸事不順,好煩啊……」
我問她怎麼了。
她告訴我說:「我覺得我男朋友不愛我了,他現在週末都不陪我……」
但據我所知,她男朋友為了攢錢買房,最近跳槽到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,整天忙得見不到人影。
看著她愁容滿面的模樣,我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她說:你這啊,根本就是想得太多!
你男朋友明明在為你們的未來打拼,你卻在這腦補移情大戲,簡直是自找煩惱。
是啊,世上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。
曾有人給楊絳先生寫信,困惑自己為什麼無心上進。
楊絳先生在回信裡說道: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,而想得太多。
有人說:有心者,有所累;無心者,無所謂。
少想,是一種頂級的生活態度。
而多想,只會束縛住自己的幸福。
荷蘭著名作家敦·德勒根的代表作《刺蝟的願望》一書中,有一隻喜歡胡思亂想的刺蝟。
這只刺蝟因為身上的刺,一直沒有好朋友。
一天,它突發奇想:「不如邀請動物們來我家做客」。
於是它馬上提筆寫信,但信寫完之後,它卻開始不安起來:如果大象來了,會踩壞桌子;如果獾來了,會找不到話題;
如果鯨魚來了,噴出的水花會把森林淹沒了;刺蝟想啊想,想啊想,不一會兒,三十多種動物來訪時令人驚恐的畫面,在它的腦海中輪番上演。
這時,松鼠敲響了刺蝟家的門——然後,他們一起度過了一個美好的下午。
馬德說:「好多人把強大的想像力,都用在了自戕上。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,稍加勾連,就能安排在自己身上。那邊還沒風聲鶴唳呢,這邊早已四面楚歌了。」
的確,想太多,就是折磨自己。
畢竟,「好多時候,是自己把自己折騰累了,自己把自己糾纏煩了,然後,這個自己掙脫不開另一個自己。」
所以啊,少想,才是一個人最大的福氣。
幸福人生有三寶:少管,少說,少想。
人生一世,白雲蒼狗,轉眼,便是一生。
與其執拗于多多益善的富餘生活,不如去過少一點的幸福人生。
人生下半場,少管、少說、少想。
如此就好。